• Oct 20 Mon 2008 16:58
  • 盲目

用著你的禮物,

無視你的哭訴。

承受不住痛苦,

只好刻意盲目。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接下公司網站維護這個工作後,多想把曾經想過看過的網站製作想法做出來,可是沒有那樣的技術去實現,不會javascript,不會php,flash也忘記了(雖然不難啦),也不會css,真的好無助啊!

所以技術真的很值錢啊!工程師有高超的寫程式技巧,蛋糕師父可以做出超華麗又好吃的糕點,裁縫師可以剪裁出漂亮昂貴的服裝,手工藝師父能憑一雙巧手把所有廢棄物都變成材料.....這些都需要技術去支持,一技之長就是這個道理吧!

現在我還是只會用拼湊的方式去改頁面和語法,超弱的~~~
看書學實在太慢了,有沒有強者能教我呢?
這麼爛的技術被人家說 "好厲害喔~~會做網站呢~~~"

我只能尷尬的笑 ^皿^lll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icle 1:

瓶裝飲料安全嗎?

 

Article 2:

吃的安全,誰來把關?

 

click links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DNet新聞專區:Jessica Dolcourt  2008/09/26  13:06:02


正在力拼出頭的年輕創業家,聽聽昇陽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Scott McNealy的建議不會有什麼壞處。畢竟,McNealy和他另外三位伙伴只花了三個月,就讓共同創立的公司賺錢,之後還創造出Java、Solaris和OpenOffice.org這些好東西。

再說,你怎能拒絕一個如此懂得自嘲的人的良心建議?McNealy在Plug and Play Expo發表演說時,諷刺自己的PowerPoint簡報說:「你知道,Windows這個東西......我都用開放原始碼。F5?那是直覺的。」


規則#1:擁有一個具爭議性的策略。尋找反直覺的構想,然後執行。如果你照規矩來,你只會流於一般。區別才是關鍵。困難的是,你必須判斷正確。


規則#2:打破商業陳規,但不可用詐騙、說謊或偷竊的方式。這麼做,你將落得眾叛親離,失去忠誠員工對你的信賴。


規則#3:想辦法籌得一些錢,但不要太多。小數目的創業資本會迫使你錙銖必較、節省支出、追求效率,並且努力尋找新的生產途徑。


規則#4:具備一個理想。McNealy說:「人類大都是金錢驅動的,但他們也喜歡有一點精神上的收入。」例如,昇陽創造的開放原始碼學科維基Curriki,就解決了McNealy和他兒子作小學報告所碰到的問題。


規則#5:放手去作,但慎選伴侶。投入你全副的心力和靈魂去開創事業,但請在結婚之前。McNealy直到39歲才結婚,但婚後四個兒子接 連出生。他建議:「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就是和誰結婚生子。挑選一個配偶或重要的另一半,或任何你喜歡的伴侶。只要確定你挑了一個好人。這是一個創業者給 你的一些實在的技術性建議。」(陳智文譯)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ldofgood.ebay.com


Click me to see introduction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連結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作者  triste (麥肯錫之夢)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好奇] 台灣企業永遠代工 ?


───────────────────────────────────────

這可能是我在八掛板,第一po吧,因為我真得覺得這是對台灣未來很重要的議題。

首先,大家常拿代工對比品牌,我本身是一直覺得有點奇怪。

因為代工本身也是有品牌的,就晶圓代工全世界都知道台積電做出來的良率好,所以大廠開規格都會多少咬住這些規格,某種程度上,你可以說台積電正在影響世界。只是他們的品牌主要是針對內行,即business to business的型態,所以可以說只有內行人會感受到他們的品牌魅力。btob的品牌通常在價錢、品質,服務,回扣,野心這些方面著墨較多。

一般我們市面上熟知的品牌,像Apple,三星,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客戶直接面對End user,所以一般市井小民,會不斷看到他們在媒體上的各種廣告宣傳,強調他們品牌與情感之間的聯想,希望終端消費者因為品牌的品質或情感連結超過理性思考,進而影響購買決策,就像蘋果給人創新,酷,三星這幾年從便宜韓貨,到便宜且品質可接受的韓貨。白話一點就是你愛上一個妹,當然願意超出理智的砸大錢或是當好人。


在討論怎麼做之前,我覺得要先討論『為什麼要做品牌』

我自己感受到,所有公司都會面臨到下列窘境,產業只會愈來愈成熟,競爭愈來愈激烈,企業愈來愈難成長,在成長的壓力下,大體上兩個選擇....

跳下一個黃金高獲利高成長產業,聽起來很聰明,媽的做爛了我敢快跳下一個,但執行上的難處卻是,你基本上是捨棄在某產業代工技術上的專業,去重新學下一個代工專業。也是為什我們常常講產業升級,政府要下海一起參戰,才能讓企業存活率高點,因為不光是學新技術,你的設備廠房都要大翻新,高階製程設備我們擁有的自製能力是非常微小的。走上這條路,政策上,稅阿,優貸阿,這些銀彈支援前線絕對是少不了的。

第二個難處是,大家都知道一堆金磚國人力便宜,我們唯一的出路只有人力素質,這跟台灣的教育實在息息相關,過去十幾年(不用懷疑我連藍綠一起罵,我覺得舊式教育方式,聯考,低大學率時代出來的學子紮實多了)我記得大概從一個點子王吳精開始吧,這方面真的乏善可陳。

這個選擇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台灣的民族性非常適合代工..(吃苦耐勞,將本求利,會鑽漏洞)不要懷疑,會鑽漏洞,省那一塊兩塊,正是我們累積起來電爆國外的原因。同時,代工久了,我們自有一套在代工業中歷史傳承下來的精益求精的作戰策略。如果是事情會成功,在於人對了,那這條選擇誠然是一條『發揮自己的天才』『歷史環境孕育出的奇特人種』之路。

總體而言產業升級這個選項,我覺得政府是關鍵,而本國的政治,嗯....

在跳產業之外,大部份企業都是走上,產品=>服務=>專利=>財務操作 的成長之路。我自己的感覺是品牌大約在服務和專利之間吧。

一開始做服務,只是硬體毛利殺翻了,拼服務算免費的吧。但是久了之後,服務反而做出專業來,反而和競爭者殺出一道明顯的區隔,就像郭董以前不是133還是什的,我忘記了就是1趴的不良率,3天內貨送到之類的,造就鴻海盛世。嚴格來講鴻海也是有做品牌的,裡面那些製程也是一堆別的工廠想仿但是學不太來的製程技術,只是我們往往羨慕做在筆電前的專利rd技術,而忽略在惡劣工廠環境下孕育出的點點滴滴改善。我們一般覺得鴻海沒品牌,其實是因他的品牌是to B的生意,而不是爽度比較高的to C生意。

如果我們討論的是to C的品牌的話,我覺得倒不是錢會賺得比較多,只是基於出錢的是大爺,愈接近顧客的影響力較強,在跟代工廠談判時立場也較主動。所以會讓人覺得有品牌真屌的感覺。做to C的生意,講白了就五個階段,價格=>品質=>服務=>形象=>情感。只做到品質其實還不會是真的有影響力有賺頭的大牌,就像toyota剛進入美國市場時,也是得砸銀彈促銷,讓人家開始用了感受到品質跟價錢比,最後讓老美也對toyota產生『省油』『值得信賴』的形象與情感。

做品牌最難得難處就如同上面說的,最終的目標是情感。而舉凡情感類的玩意兒,各位可以聯想成宗教,宗教他媽的最難的就是有第一批信徒,只要有了之後,人云亦云之下很容易輕鬆影響一些中間選民加入。當然,前提是你的價格品質服務形象,在那邊要很硬。一般神棍都是掰在形象情感超威,但是價格(詐財)品質(虎爛得)被踢爆。

我覺得台灣做to C 品牌最大的難處就在這邊

一、我們to C的內需市場很小,又沒有韓國那種民族性愛用國貨加政府頃全力培植,讓我們撐過培養第一批信徒的艱困期。acer當年沒政府救,已經要掰了。

二、我們的人民民族性非常不適合品牌行銷。
大部份北美人,他們會覺得用同一個牌子相容性,服務都會較好,所以我願意花較高的錢,來保障未來少一些麻煩。但土生土長的我瞭解,我們普遍是不願意為服務付費的,我們從小訓練非常好最佳化的能力,買電腦會打聽到鍵盤 A牌好,硬碟B牌好,螢慕??挑 C牌CP值最高。以後會有風險,乾,賭一下啦沒醬雖的,遇到再說。再來我們軟體和智財觀念也還不夠完整,通常軟體在solution中是扮演整合性的角色。以上這點在to C品牌的的第三階段,服務部份形成很大的阻礙。不光是台灣品牌,外商大牌來台灣因為錯估這點而慘敗的,不在少數。(IBM...)

三、我覺得我們欠缺國際化人才。
承第二點,台灣沒內需,人民個性不對盤,好阿,我去歐美做總行了吧?但要做一個地方的生意,就要有懂在地化文化的人才。這裡國際化,絕對不是指膚淺的向上提升全民英檢,英文到了可以溝通程度之後,重點是瞭解外國人在文化與環境下所塑造出的思考與決策過程。就像老美覺得the stronger the better,所以他們願意買大而耗油的車,或是老美的思考模式是蠻好大喜功的想找long termsolution,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又或是老美說服人時,習慣把事情簡化成三項,廣告是不是就該有因應的策略。

四、我們企業很不願意培養人才,也不願意真正的做研發。
我們企業想要人才,每家都在跟人力銀行哭夭『素質低落』,但就是不願意自己培養大家都知道培養不論是培養『研發技術人才』或是『國際化人才』,都是需要時間環境跟金錢。我舉我自己當例子,給我來國外工作機會的外商,除了薪水我是拿美金之外,我其餘的機票,租屋,補助,福利,加起來至少超過一百萬台幣。我在國外服務兩年半後回來,也沒有強制規定的義務條款。換句話來,我可能一回來就烙幹,跳槽,或是待在國外不回來。但只要一百個像我這樣機會的人,有十個願意回來,對這家外商,在國際化的市場絕對是長遠正面的影響。我相信很少台灣公司願意出這些額外的子彈來培育人才。在關鍵技術部份,也是如此,我們的務實的民族性讓我們成功,也挶限了我們永遠不願意做這種可能是一場空的人才投資。

不過在品牌這方面,我覺得台灣最有機會的會是奢華產業。麥肯錫2006年內部對台灣enduser報告裡,描述的第一條特質,是迷信歐日奢華品牌。有點悲哀,但是也相對點出可能的策略。只是這條策略,跳過了服務跟形象,直接塑造使用者帶這個lv包,就是有優越感代表我有錢我比其他人有水準的情感塑求。

人才部份,我覺得如果企業覺得做這個投資成本過高,應該想法子嘗試投資或合作學校用交換學生等計畫,或是引見去國外知名大廠intern來蠻慢提升這些人力資源。這個部份我就不是專業了,或許非專業的人總是能看到問題,卻無力提出對這個社會國家具體可實行性高的見解吧。



這些都是我們在to C品牌世界裡,遇到的困難跟可能的希望。
僅以個人的感受,分享一些我對這議題的看法。
希望能給關心台灣這個議題的年輕人一些小小靈感,那我這兩小時打字就是美好的付出了

--

adm123:這篇不錯,尤其第四點也造就了我們現在的工作環境。
ronall:原PO跟我關心的、所想的都一樣,研究、研發才是台灣的出路
lirnitex:推 不過就算年輕人有學到東西  企業主沒學到也沒屁用...
pdaer:專利真的很重要...想要獲利先從專利著手
Asucks:內容頗中肯,其實還有個原因是台灣科技人才流動率很快
Asucks:所以企業怕機密外洩,競業條款基本上也沒約束力
Delicious0:腳踏車最近也開始名牌奢華化了,動不動就好幾萬元:)
hlion:三四點說的很精闢 台灣很多人不懂歐美較深文化 也很少願意學
Yie:說得好,教改真的改得愈來愈爛。剩下90個落跑的人會成為敵人。
takano:推 深刻的好文,特別是我們務實的文化限制了人才培育那一段
b00668880:專業好文  話說當初台灣經濟不就是靠代工起飛的嗎...
Dix123:我們民族性真的很不適合做品牌行銷= =
Godzilla28:光看到點子王吳精就深有同感 我大學老師常罵他誤國



====================================================================================================

(二)

作者: brandont (布蘭登) 看板: Gossiping

───────────────────────────────────────

首先在下感謝 t 大這篇好文,雖然很驚訝在八卦板上看到這麼專業的見解就是了
在下也來說說之前寫過的一點想法

經營代工跟品牌 (這裡指的是 B2C) 是完全不一樣的經營思維
經營代工最重要的心態卻是成本導向
而非經營品牌行銷各個領域所重視的價值導向

成本導向底下的思維
是軍隊化的管理
是前仆後繼爆肝的監控生產線的狀況
是逐水草而居,不斷的往更便宜、人工成本更低的地方設廠
現在是中國,之後是越南,總有一天基礎設備起來了就是非洲這些成本更低廉的地方
在微笑曲線下,賺的是最辛苦的錢,犧牲的是多少原本有創造力的人才

為了規避代工過度依賴主要客戶風險
大廠才想說要自立品牌
生產產品從頭到腳我幾乎都包
沒甚麼道理我自立品牌會失敗
到消費者手上的最後這一哩路,走的異常的艱難

宏碁花了多少年的教訓、時間、失敗的投資
才慢慢有一點經營北美市場的概念

經營品牌要的不多
就是持續的達成你給客戶的承諾
如此而已

再好的產品/ 品牌
品牌定位不明確
舖貨通路打不進去
弄了文化背景不同的廣告
找了不對的人
訂價策略失敗
售後服務網路沒建立好
都賣不出去

消費者或許會被絢麗的廣告感動
掏出第一次的錢包購買
然而沒有持續經營的承諾
消費者就只會掏出這一次了
沒有人會想當傻子

品牌跟行銷不是只有看得到的地方精彩
廣告定調不對
就好像泥牛入海
花光了預算卻看不到效果
產品不夠紮實、區隔不夠、訂價不對
沒有經銷商會願意下訂單的

經營幾個主要客戶
真的跟經營幾千幾萬個直接面對產品的消費者
想的考慮的完全不同

今天管你品牌或是代工,要在市場競爭
就是要找競爭的利基
台積電不斷的投資新的生產技術跟提升良率
鴻海不斷的在專利方面跟上下游整併
都是競爭的方式

今天最可笑的是,當我們的政府再喊兩兆雙星的口號
優惠這些產業生產的稅負,希望這些產業利用這些條件升級的同時
這些產業並不把這些資源花在開發更多自有技術跟專利
反而把這些優惠當成理所當然,更瘋狂的擴充產能、像更上游的供應商買設備
短期之內或許可以衝到更多的訂單
但長遠來看,產業還是會成熟,毛利還是會越來越低,競爭還是會越來越激烈
而被套住的生產設備、土地廠房跟廉價的勞工
卻不能在其他更高附加價值的地方變現
看看 DRAM 產業吧,花了政府大把銀子,卻跟國外廠商引進技術轉移
錢燒完了能留下甚麼,賠了是投資人政府買單,賺了是這些經營團隊分?
然後內線交易?然後平安脫身下莊?
最後更可笑的是,又是同樣的一批人,在這些稅負優惠取消之後哇哇叫

同樣是代工,有靠政府的投資研發抓住更多利基屹立不搖的台積電
也有早就看清,到大陸東歐全球佈局分散風險、一個產業代工做到頂了換另一個的鴻海
但有更多只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只會買技術用廉價勞工大量低價搶單
取消賦稅優惠就沒有任何競爭力,只會用低價競爭的代工廠!!

長遠來看,政府培植這些產業幹嘛?
台灣本來就不是一個內需市場很大、資源很多的國家
政府的支援很重要,但曾幾何時,除了錢之外,這些支援不扯後腿就偷笑了
經濟政策上
因為意識形態限制企業的投資
你以為台積電這些人是笨的啊,沒有風險管理的概念跟能力嗎?
把最頂尖的生產技術流到大陸培養競爭對手有甚麼好處
哪需要你大有為政府擔心?規劃政策的儘是一些不懂產業的人才
當然只能淪為畫大餅跟喊口號,真下去做的早跳下去做了,拐個彎而已,誰等你開放

教育政策上
口口聲聲說要提升研發能量,人才的缺口卻補不起來
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哪一個是錢用在刀口上的?
不蓋一些蠢建築就算了
有多少資源能找國際大廠合作建教計畫?
請哪些國際知名的教授來台灣教育下一代?
看看那些五分八分就可以上大學的,畢業以後會是人力資源嗎?
難道真要搞到滿街都是碩士博士,企業界卻找不到一個可用之兵的荒謬景像嗎?

至於哪個產業適合培養品牌?
台灣不是沒有世界知名的品牌啊
捷安特低調默默經營了幾十年,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局面
Garmin 結合美國行銷人才跟台灣研發人才,佔了接近五成的市場佔有率
宏達電撐了這麼多年,又經過多普達的教訓
HTC 現在不也是 SmartPhone 的主要品牌嗎?

跟 t 大不同的想法是,在下倒是覺得台灣要培養奢華產業的品牌很難
因為奢華產業精品的品牌形象是需要文化與背後的工藝精神支撐的
這需要時間,長遠的品牌形象不只是一季兩季成功的產品可以打造出來的
不是經營者喊爽,消費者就會洗腦上當受騙的

比較有可能的還是 3C 品牌
只是經營者的心態跟跨國經營的企業文化與執行策略
還是成敗的關鍵


--
推 Godzilla28:HTC不是smartphone的領導品牌 進美州都還沒打入 好文!
→ Godzilla28:Blackbarry在美國紅多了 HTC還要加油 畢竟還是代工起家
→ Godzilla28:不過整篇文還是有內容的
推 Godzilla28:基本上代工業不是賺不到錢 只是造就了台灣高工時低時薪
→ Godzilla28:說實在話 是誰都會羨慕老美那種有大市場的支持
→ brandont:http://blogs.techrepublic.com.com/hiner/?p=575
→ brandont:以 07 Q3 來說, iPhone, BlackBerry 跟其他廠商鼎足三分
推 Godzilla28:http://www.emsnow.com/npps/story.cfm?id=35471
→ Godzilla28:2008HTC SP歐洲佔第三7% 比第一Nokia 71%還差遠了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累了嗎…看個影片好嗎…


GOOD: Oil Addiction
ä¸�ä¼ äººï¼� goodmagazine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幾天睡眠品質很差,半夜會醒來好幾次,難道是阿飄門開了之後,好兄弟來找我 have fun 了嗎?

保持著幾本書在書桌上,想到就翻,久了慢慢變成習慣,看完後還回圖書館,現在看到書減少會感覺怪怪的,然後又會繼續找書借來充場面,希望我是真的能看完他們。昨天拿到 The Black Swan 這本書,是講述一種現象的書(還沒看),這本有中文版,但我借到的是英文版,哇靠…瘋了,肯定會字典查到手殘。


拿到 TBS 這本書的時候又想起之前討論過的話題:為什麼多數領先世界的觀念都從歐美國家先發起的呢?中文的書能夠影響社會的卻比較少?我的想法是,歐美在近代歷史上各方面進步的比較快,思想和社會上得領先幅度比亞洲各國來的有程度,受他們較不拘束的思想觀念,被鼓勵激發創造力,鼓勵各種可能性的產生。不過例如在台灣,若有與社會普遍思想反其道而行的地方,被鄙視的眼光多於掌聲(但這種現象有慢慢在改變了),造成很多有創造力的想法不受重視。另一種想法是,由權威人士或單位(機構)寫出來的書比較少,學者或許有論文發表,但集結成一本有望改變人的書卻比較少,變成人人可書,寫的卻多是通俗或很普遍的東西,只是換個說法描述,

這只是初步的想法。

老爸節到了,打算寫一篇老爸的文章。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勝町位於日本南部的四國地區,2003年9月19日做出「零廢棄」(Zero Waste)宣言,也是全日本第一個宣誓要邁向零廢棄的城鎮。上勝町的零廢棄政策實施至今將近五年的時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吧!
 
上勝町市長頒布的零廢棄政策,要求市民必須將所有的垃圾以回收或堆肥的方式處理,當地大部份民眾都有進行自家堆肥,不能堆肥的物品則必須拿到回收中心,然後依序分類回收,回收的分類高達34種

垃圾分類的重擔則由全體居民共同承擔,盛裝生鮮食品的保麗龍容器必須洗淨才能回收;回收物品上的標籤要撕乾淨;寶特瓶單獨回收(因為PET比較值錢);筆和刮鬍刀也都分別有專屬的回收箱(神奇吧!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筆要回收到哪?!)

其實,上勝町市長的零廢棄決策部份基於經濟考量,因為零廢棄的花費比焚化垃圾耗費的能源還便宜!

你知道嗎?其實焚化爐不只有在焚燒過程可能產生戴奧辛的爭議,在焚化爐的運作上,還必須維持一定的垃圾量才能正常運轉,意思就是:焚化爐每天都要開著,不 能沒垃圾就關掉,每個人還必須製造一定的垃圾量,不然焚化爐會沒東西燒!而在垃圾回收減量成為共識的現在,即使你製造了等量的垃圾,能夠回收的部份愈來愈 多,焚化爐沒垃圾燒恐怕將成為常態!實際上,這種情況確實發生過!

台灣因為過去曾有「一縣市一焚化爐」的政策,規劃在全台設置36座焚化爐,結果導致後來部份縣市無垃圾可燒,還得分配各縣市的垃圾量,讓垃圾不夠的縣市有垃圾可燒!有夠荒謬吧?!儘管如此,目前台灣的垃圾處理還是以焚化為主。

接著來看看台灣垃圾回收的狀況,以台灣首善之都台北市為例。

除了廚餘回收分成養豬和堆肥兩種之外,分為舊衣類、乾淨塑膠袋類、廢紙類、保麗龍類、各類瓶罐及容器(含鐵、鋁、塑膠、玻璃、飲料紙盒、鋁箔包、紙餐盒與塑膠餐盒)、玩具、小家電、其他廢塑膠、其他大型家電及可回收物品、四機一腦類、廢棄車輛類。

老實說,這個分類實在是有點粗糙,以「各類瓶罐及容器」這類來說,竟然把鐵、鋁、塑膠、玻璃、飲料紙盒、鋁箔包、紙餐盒與塑膠餐盒都包含在內?這些東西可 以一起回收嗎?還是要另外請專人分類呢?如果放到全台來看,其他縣市回收物品的種類還更少,更別提政策的落實以及回收知識的宣導了......。

如果台灣也想邁向零廢棄的社會,要走的路可能還很長遠。



copy from: AOL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網路轉錄 ]


這是我在英國唸書的時候,透過網路認識的一位學姐所寫的,
當時我也因為身體狀況與家庭經濟的問題,向她請教了一些問題,
雖然最後我的學業還是被迫中斷,但我內心對於求學沒有放棄,
很多原因是因為這封信給我的影響。

內文有點長,有耐心就看完吧。

===================================================================

Dear

收到你的信感到相當驚訝,原以為你是不會問這樣的問題的。
但是既然你提起,那我就儘可能陳述有關我求學的過往。

如同你的狀況,我本身也是沒有補習的人,
從小到大都沒有踏進過補習班,主要也是因為家境問題。

我是單親家庭,母親做兩份工作,月薪卻極低,家裡卻有兩個小孩要養,
從小到了註冊的時候就必須要四處籌錢,即使可以用學生貸款唸書,
但是參考書錢也得想辦法,尤其學校老師規定要買的,一本也不能少掉,
而那時候剛好是補習班開始逐漸熱門的時候,班上同學幾乎每個都有補習,
沒有補習的通常都是和我有相同困境的人,只能選擇不去補習班。

國小、國中的時候是求學生涯最可悲的時期,因為補習班都是學校老師開的,
如果不去補,就等於是老師的黑名單。段考前大家都拿得到隔天考試的考卷,
而我們無論怎麼唸書,成績都不是事實,不可能考到其他人的分數的,
除了考試外,當然在學校也相當不受老師歡迎,甚至是常被拿來當出氣包的,
但是這樣補習的狀況對學生而言終究是不好的,畢竟高中聯考還是要看實力考試,
所以那些在老師開設補習班補習的學生,後來有大多數在高中聯考表現相當的差,
很多父母大概都因此深感意外吧,因為學校考試成績跟大考竟然落差如此大。
後來,我有幸考上較為前段的高中,也拿了獎學金唸書。

高中的時候,因為是名校,班上免不了有許多家境相當富裕的同學,
父母是老師、律師、工程師、醫師、藥師、銀行總經理、企業老闆等等,
高一的時候,同學放學是跑補習班或是逛街,我則必須趕到親戚家的餐廳幫忙,
因為哥哥那時候已經準備要考大學了,必須要能夠讓哥哥專心準備考試,
而家中有兩個小孩念高中,在經濟方面對於母親而言負擔是相當相當沉重的。
那時候同學也問我,為什麼不補習?因為那時候班上只有我一個人沒有補習。
但是長久觀察下來,有補習的人考試並不一定可以考得特別好,原因有很多,
可能去補習班多半是睡覺,或者是聊天,甚至翹課與男友約會,跟朋友逛街,
而重點則是,大多數學生覺得自己有補習,對於學校上課反而不那麼在意,
只需要去補習班就好了,有老師可以整理重點,有特殊的解題技巧可以學,
但是,如果連基本學校上課的內容都無法專注,到補習補強的意義有多少呢?
或許多少有一點,但是,若到補習班也如同學校上課一般呢?
或是,補習班會發相當多的講義,拿到了補習班整理的講義及重點,
一堆補充的內容,回家卻都沒有唸,這樣補習的意義又可以剩下多少?
而我又發現,真正成績穩定或突出的同學,多半都是將課本讀熟,
再借重參考書以及補充資料,而且多方收集各種版本的考古題與題目來練習,
於是,我覺得我的補習費可以省,吃飯錢可以儘量省,也完全沒有娛樂費用,
我每學期拿到的獎學金先去買參考書,再去訂一份英文雜誌,一份英文週報,
接著剩下的錢就是拿來買文具用品,必要時在買課外補充資料,再有剩就是存下來。
雖然因為唸書時間相較於別人真的少了很多,每日打工回來約莫已是晚上九點,
若十點開始唸書到凌晨兩點,一天儘可能讀四個小時,名次才勉強維持在前五名。
因為必須是班上的前五名才有機會申請學校或是校外的獎學金。
直到高三那年,哥哥因為已經升上大二,開始有穩定的家教工作,我才辭掉打工,
後來經過一年的苦讀,大學聯考也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學校。

直到大學,我還是用這樣的方法唸書,加上大學的花費更多,打工時間也更長,
那時候儘可能讓自己每天都有唸書,即使三個小時也好,長久下來會發現,
大學每天唸三四個小時的書,成績也是可以維持到很穩定的程度。

我準備研究所考試是提前許多的,從大二上學期就開始了,那時希望能出國,
但是又礙於家境問題,只能選擇在台灣讀研究所,但心底其實是有遺憾的,
於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如果語言的檢定可以達到很好的程度,就選擇出國,
而若是要出國,得想辦法省錢,考慮要考取公費留學外,也得有足夠的生活費用,
因此決定到英國唸研究所,英國研究所只需要一年,省吃儉用應該可以度過。
而我是買書來準備語言檢定考試,到了大三一邊準備台灣研究所的考試,
同時也去考語言檢定,最後得到的成績都超過我原本預期的標準,
也有申請到理想的大學,就是你現在身處的地方,我美麗的母校,
透過教授的幫忙,學校也願意提供足額的獎學金予我就讀,
而用著高中到大學所存的錢,加上一部分的貸款,
雖然在國外生活過得很拮据,但也順利畢業了。

畢業後,有機緣透過引薦,到香港工作,認識了丈夫,接著結婚。


看到你所提到的問題,讓我想起我過去每天都詢問自己的問題。
我一直在思考,家庭環境可以限制一個人多少?而夢想的力量又有多大?
我現在說的話,對於現在身處於身體狀況與經濟狀況都極為困頓的你,
也許聽來多少會有些「何不食肉靡」之嫌,但我仍然必須這樣說,
因為我也曾經在社會極底處過著相當困苦與近乎無助的生活。
我們都是一樣的人,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只是有些地方不同,
有些人生在大池子,有些人生在小池子,如此而已。
面對所謂的限制與現實,無論是大的限制,小的限制,
其實處理方式都是相同的,就是認清楚界限在哪裡,
接著就是盡全力,用自己現有的條件去克服他。
有個說法已經逐漸變成陳腔濫調,但卻是真理,每個人有的基本條件是相同的:
那就是「一次人生」與「一天二十四個小時」,
如何看待我們的「一次人生」與「一天二十四個小時」,
這將會牽涉到我們終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高中也曾讀書讀到絕望,那時候會許多例子浮現我腦海,
對你來說大概也是有些浮濫,但當時的我的確是那樣撐過來的。
比方說,當時很崇拜Stephen William Hawking,雖然他是肌肉萎縮症患者,
但卻能寫出《A brief History of Time》這樣的作品,
有許多成功的人,他們也是從極為困頓的生活中努力爭取自己的人生,
他們也與我相同,沒有錢補習,甚至三餐不濟,生活困苦,無以為繼,
在他們那樣的年代所必須要承受的痛苦,應該也遠遠高於我許多。
這個社會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他們先天或者後天對他們有所限制,
而這個限制比我們所面臨的可能巨大許多,但他們克服限制的方法就如同我剛所說,
用的是「一次人生」的決心,以及「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的努力。

而人遇到低潮的時候,必須有大格局;人在順遂的時候,必須有大志。
有個從事寫作工作的好友曾經對我這麼說:大格局與大志是不同的。
大格局是指,做你現在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大,大格局是理想的最高。
而大志則是做超過你現有能力以外的事情,大志是幾乎接近夢想的。

唸書時的我,其實只有很小很小的小格局,而毫無大志,
我只是想藉由學歷來換取工作,儘可能改善家庭生活,不讓母親那麼辛勞,
而在我逐漸升學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地完成目標,格局也逐漸變大,
但是當我完成這一個又一個格局之後,大志也隨著成形,實踐。

若是當時的我對著親戚朋友說,我想幫我們家買房子,改善我們家庭的的生活,
我想讓我母親不用擔心三餐,毋須對生活奔波忙碌,不用害怕未來,
我猜想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會覺得我會瘋了 -- 因為我們是如此的窮困。

但能夠相信我這個事情能夠成為事實的,只有我母親與我了,
也因為有我母親的相信與無怨無悔的支持,我才可能做到現在。
而我現在也擁有了家庭,擁有過去的經歷讓我更珍惜「家」的存在。

而無論是大志或大格局,當你立定了目標,專心一志地朝目標走,
我的經歷告訴我:只要你願意,天地和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因為,沒有人可以阻止嚮往。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雄獅當貓養 風塵僕僕回歸非洲 30年老影片創600萬點閱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頭成年雄師與兩名年輕人相見後,不但沒有發動攻擊,還與兩人如老友般擁抱。這段影片在YouTube網站上當紅,已創下超過六百萬次的點閱率。

一九六九年,約翰‧倫德爾和安東尼‧伯克兩名澳洲年輕人在英國倫敦一間家具店工作。某天他們在哈洛德百貨看到一頭被關在籠子裡的幼獅,兩人覺得牠可憐,用兩百五十個英國舊金幣買下,取名為「克里斯汀」。

他們把克里斯汀當寵物,經常帶牠去公園玩足球、有時帶牠上餐廳。出遠門時,克里斯汀就待在轎車後座。兩人一獅的組合,成了當地特殊「景緻」。

一年後,克里斯汀成了體重八十四公斤的大傢伙,約翰和安東尼意識到,他們沒辦法繼續把獅子當貓咪養。兩人正為此苦惱時,一對演員夫妻光顧他們工作的家具店,這對夫妻才剛完成電影《獅子與我》的拍攝工作,該片根據動物學家喬伊‧亞當森的著作改編,講述母獅艾爾莎回歸自然的真實故事。這對夫妻建議約翰和安東尼與在肯亞的喬治‧亞當森(喬伊的丈夫)聯絡。

兩人帶著十八個月大的克里斯汀,風塵僕僕抵達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區。他們留在那邊配合喬治,幫助克里斯汀恢復野性。他們確認克里斯汀已有在野外求生的能力與安全的生存空間後,便返回英國。此後,他們一直與喬治保持聯繫,後來又數次重返肯亞,從遠方眺望克里斯汀的身影。

一九七四年,喬治一度有三個月追蹤不到克里斯汀,約翰和安東尼得知後,決定重返肯亞,希望能見到克里斯汀最後一面。

克里斯汀彷彿感應到老友將來訪,在他們抵達肯亞前晚現身保護區,牠就蹲在喬治帳篷外的岩石上。喬治警告約翰和安東尼,別太靠近克里斯汀,牠已回覆本性,稍有不慎,可能命喪獅口。

第二天,約翰和安東尼在保護區叢林外等待克里斯汀出現。克里斯汀遠遠看見人影,先是慢慢走近,接著好像是認出了他們,於是飛奔向兩位前主人,一把抱住他們。牠把前爪搭在約翰肩上,像以前那樣舔他的臉頰,約翰也張開雙臂擁抱克里斯汀,牠又轉身摩蹭安東尼,就像是三位多年不見的老友互相擁抱、問好一樣。

克里斯汀此時已有了伴侶,甚至把母獅介紹給牠們,母獅顯得有些小心翼翼,但也接受約翰和安東尼的撫摸。喬治提醒兩人到了離開的時候,他們向露營帳篷走去,克里斯汀卻一直跟隨在後,一直待到晚上大家都回到帳篷裡。翌日,克里斯汀與母獅返回叢林,從那之後,人們就沒再看過克里斯汀的身影。

現住澳洲的約翰說,他不知道是誰把這段三十年前的錄影放到網路上,不過他不介意。「這是個充滿了愛的故事,人們對牠有興趣,我們很開心。」約翰希望藉此能讓更多人關注野生動物保護課題。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黑人同學

頭後仰靠在椅背上睡覺

鼻裡發出睡得正憨的呼聲

桌前擺著一本厚厚的原文書

不知是用功過度還是都看不懂呢?



看似一切正常如昔



錯就錯在




幹麼坐在進廁所前的黑暗轉角處

拎阿罵勒




嚇死我了



.....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點我看新聞



新聞中有這個人到緬甸災區拍的照片(難得一見),隨處可見七孔流血、骨頭呈不規則彎曲的屍體倒在水塘、泥土、或是掛在樹上,好可怕。

雖然我愛看恐怖片,片中屍體不夠多不夠噁心我還會覺得很無趣,但這不是電影,是活生生的場景,光是想像若我自己在現場親眼目睹這樣的場景,就不禁毛了一下…




點我看緬甸風災現場的相簿  (點小者勿點!因為滿地屍體)



四川震災固然也造成很嚴重的傷害,但那個地方比較現代,資源比較多,也開放接受來自各界的援助。可是緬甸落後,軍政府又不接受外來資助,能夠幫這些難民的人實在很少。水退不去,屍體清除速度慢,不儘快處理一定會變成傳染病大幅擴散,居民沒有乾淨的水和食物,也沒有家(只能露天),親人死的死,傷的傷,活著未必比死了還幸運。嚴格說起來,我覺得緬甸這邊比四川更需要幫助。

雖然我秉持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不過希望若太遙遠,很容易讓人絕望阿。但願緬甸軍政府儘快接受各國的援助,不要再因為政治因素害了這些可憐的居民了!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