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轉錄 ]


這是我在英國唸書的時候,透過網路認識的一位學姐所寫的,
當時我也因為身體狀況與家庭經濟的問題,向她請教了一些問題,
雖然最後我的學業還是被迫中斷,但我內心對於求學沒有放棄,
很多原因是因為這封信給我的影響。

內文有點長,有耐心就看完吧。

===================================================================

Dear

收到你的信感到相當驚訝,原以為你是不會問這樣的問題的。
但是既然你提起,那我就儘可能陳述有關我求學的過往。

如同你的狀況,我本身也是沒有補習的人,
從小到大都沒有踏進過補習班,主要也是因為家境問題。

我是單親家庭,母親做兩份工作,月薪卻極低,家裡卻有兩個小孩要養,
從小到了註冊的時候就必須要四處籌錢,即使可以用學生貸款唸書,
但是參考書錢也得想辦法,尤其學校老師規定要買的,一本也不能少掉,
而那時候剛好是補習班開始逐漸熱門的時候,班上同學幾乎每個都有補習,
沒有補習的通常都是和我有相同困境的人,只能選擇不去補習班。

國小、國中的時候是求學生涯最可悲的時期,因為補習班都是學校老師開的,
如果不去補,就等於是老師的黑名單。段考前大家都拿得到隔天考試的考卷,
而我們無論怎麼唸書,成績都不是事實,不可能考到其他人的分數的,
除了考試外,當然在學校也相當不受老師歡迎,甚至是常被拿來當出氣包的,
但是這樣補習的狀況對學生而言終究是不好的,畢竟高中聯考還是要看實力考試,
所以那些在老師開設補習班補習的學生,後來有大多數在高中聯考表現相當的差,
很多父母大概都因此深感意外吧,因為學校考試成績跟大考竟然落差如此大。
後來,我有幸考上較為前段的高中,也拿了獎學金唸書。

高中的時候,因為是名校,班上免不了有許多家境相當富裕的同學,
父母是老師、律師、工程師、醫師、藥師、銀行總經理、企業老闆等等,
高一的時候,同學放學是跑補習班或是逛街,我則必須趕到親戚家的餐廳幫忙,
因為哥哥那時候已經準備要考大學了,必須要能夠讓哥哥專心準備考試,
而家中有兩個小孩念高中,在經濟方面對於母親而言負擔是相當相當沉重的。
那時候同學也問我,為什麼不補習?因為那時候班上只有我一個人沒有補習。
但是長久觀察下來,有補習的人考試並不一定可以考得特別好,原因有很多,
可能去補習班多半是睡覺,或者是聊天,甚至翹課與男友約會,跟朋友逛街,
而重點則是,大多數學生覺得自己有補習,對於學校上課反而不那麼在意,
只需要去補習班就好了,有老師可以整理重點,有特殊的解題技巧可以學,
但是,如果連基本學校上課的內容都無法專注,到補習補強的意義有多少呢?
或許多少有一點,但是,若到補習班也如同學校上課一般呢?
或是,補習班會發相當多的講義,拿到了補習班整理的講義及重點,
一堆補充的內容,回家卻都沒有唸,這樣補習的意義又可以剩下多少?
而我又發現,真正成績穩定或突出的同學,多半都是將課本讀熟,
再借重參考書以及補充資料,而且多方收集各種版本的考古題與題目來練習,
於是,我覺得我的補習費可以省,吃飯錢可以儘量省,也完全沒有娛樂費用,
我每學期拿到的獎學金先去買參考書,再去訂一份英文雜誌,一份英文週報,
接著剩下的錢就是拿來買文具用品,必要時在買課外補充資料,再有剩就是存下來。
雖然因為唸書時間相較於別人真的少了很多,每日打工回來約莫已是晚上九點,
若十點開始唸書到凌晨兩點,一天儘可能讀四個小時,名次才勉強維持在前五名。
因為必須是班上的前五名才有機會申請學校或是校外的獎學金。
直到高三那年,哥哥因為已經升上大二,開始有穩定的家教工作,我才辭掉打工,
後來經過一年的苦讀,大學聯考也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學校。

直到大學,我還是用這樣的方法唸書,加上大學的花費更多,打工時間也更長,
那時候儘可能讓自己每天都有唸書,即使三個小時也好,長久下來會發現,
大學每天唸三四個小時的書,成績也是可以維持到很穩定的程度。

我準備研究所考試是提前許多的,從大二上學期就開始了,那時希望能出國,
但是又礙於家境問題,只能選擇在台灣讀研究所,但心底其實是有遺憾的,
於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如果語言的檢定可以達到很好的程度,就選擇出國,
而若是要出國,得想辦法省錢,考慮要考取公費留學外,也得有足夠的生活費用,
因此決定到英國唸研究所,英國研究所只需要一年,省吃儉用應該可以度過。
而我是買書來準備語言檢定考試,到了大三一邊準備台灣研究所的考試,
同時也去考語言檢定,最後得到的成績都超過我原本預期的標準,
也有申請到理想的大學,就是你現在身處的地方,我美麗的母校,
透過教授的幫忙,學校也願意提供足額的獎學金予我就讀,
而用著高中到大學所存的錢,加上一部分的貸款,
雖然在國外生活過得很拮据,但也順利畢業了。

畢業後,有機緣透過引薦,到香港工作,認識了丈夫,接著結婚。


看到你所提到的問題,讓我想起我過去每天都詢問自己的問題。
我一直在思考,家庭環境可以限制一個人多少?而夢想的力量又有多大?
我現在說的話,對於現在身處於身體狀況與經濟狀況都極為困頓的你,
也許聽來多少會有些「何不食肉靡」之嫌,但我仍然必須這樣說,
因為我也曾經在社會極底處過著相當困苦與近乎無助的生活。
我們都是一樣的人,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只是有些地方不同,
有些人生在大池子,有些人生在小池子,如此而已。
面對所謂的限制與現實,無論是大的限制,小的限制,
其實處理方式都是相同的,就是認清楚界限在哪裡,
接著就是盡全力,用自己現有的條件去克服他。
有個說法已經逐漸變成陳腔濫調,但卻是真理,每個人有的基本條件是相同的:
那就是「一次人生」與「一天二十四個小時」,
如何看待我們的「一次人生」與「一天二十四個小時」,
這將會牽涉到我們終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高中也曾讀書讀到絕望,那時候會許多例子浮現我腦海,
對你來說大概也是有些浮濫,但當時的我的確是那樣撐過來的。
比方說,當時很崇拜Stephen William Hawking,雖然他是肌肉萎縮症患者,
但卻能寫出《A brief History of Time》這樣的作品,
有許多成功的人,他們也是從極為困頓的生活中努力爭取自己的人生,
他們也與我相同,沒有錢補習,甚至三餐不濟,生活困苦,無以為繼,
在他們那樣的年代所必須要承受的痛苦,應該也遠遠高於我許多。
這個社會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他們先天或者後天對他們有所限制,
而這個限制比我們所面臨的可能巨大許多,但他們克服限制的方法就如同我剛所說,
用的是「一次人生」的決心,以及「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的努力。

而人遇到低潮的時候,必須有大格局;人在順遂的時候,必須有大志。
有個從事寫作工作的好友曾經對我這麼說:大格局與大志是不同的。
大格局是指,做你現在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大,大格局是理想的最高。
而大志則是做超過你現有能力以外的事情,大志是幾乎接近夢想的。

唸書時的我,其實只有很小很小的小格局,而毫無大志,
我只是想藉由學歷來換取工作,儘可能改善家庭生活,不讓母親那麼辛勞,
而在我逐漸升學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地完成目標,格局也逐漸變大,
但是當我完成這一個又一個格局之後,大志也隨著成形,實踐。

若是當時的我對著親戚朋友說,我想幫我們家買房子,改善我們家庭的的生活,
我想讓我母親不用擔心三餐,毋須對生活奔波忙碌,不用害怕未來,
我猜想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會覺得我會瘋了 -- 因為我們是如此的窮困。

但能夠相信我這個事情能夠成為事實的,只有我母親與我了,
也因為有我母親的相信與無怨無悔的支持,我才可能做到現在。
而我現在也擁有了家庭,擁有過去的經歷讓我更珍惜「家」的存在。

而無論是大志或大格局,當你立定了目標,專心一志地朝目標走,
我的經歷告訴我:只要你願意,天地和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因為,沒有人可以阻止嚮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yn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